heavenchou - 周日, 2010/01/31 - 23:51
[p0001a16]
(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色當正思惟,觀色無常如實知。所以者何?比丘!於色正思惟,觀色無常如實知者,於色欲貪斷;欲貪斷者,說心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當正思惟,觀識無常如實知。所以者何?於識正思惟,觀識無常者,則於識欲貪斷;欲貪斷者,說心解脫。
「如是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是正思惟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心得:
1. 本經類似第一經,其教導的次第為:
於五蘊正思惟 -> 觀五蘊無常(苦、空、非我)如實知 -> 於五蘊欲貪斷 -> 心解脫 -> 解脫知見生。
2. 本經一開始比第一經增加了「正思惟」,不但觀五蘊無常,而且還要「如實知」,在第 30 經之後會再詳細解說「如實知」的內容。
3. 此經的「正思惟」應該不是八正道的「正思惟」,二者意涵不同,八正道的「正思惟」個人覺得還是「正志」這個翻譯比較不會誤解。
4. 第一經提到「喜貪盡」,此經相對的位置是「欲貪斷」,二經有一點點不同。
重要度:
阿含類別:
雜阿含誦:
雜阿含事:
雜阿含九分教:
雜阿含相應教:
佛光藏經號:
2
大正藏卷數:
1
大正藏經號:
2
佛光藏卷數:
1
- 瀏覽次數:16910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