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是佛典電子化,和漢字有相當深厚的關係。在漢譯佛典電子化的處理過程中,除了學習到佛法,也看到宋元明清各朝時期所用的漢字。當然我自己只學到一點皮毛,但在這過程中,已覺得漢字許多的學問與趣味在其中。如果漢字有一天消失,只剩下大陸推廣的簡體漢字,那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我和大陸一些佛教相關的網站的朋友們有些往來,有點年紀的人,對繁體字大多還能看懂,他們也很感慨現在年輕一輩的大多不懂繁體字。不只是佛典,中國固有文化的資料,都要改成簡體字版本才能讓他們了解,但這種繁轉簡的過程,有如經過了一手翻譯,由文字本身表達出來的意義已經消失,只剩下漢文發音所產生的理解而已。
剛剛看到一篇新聞,提到有人要連署將漢字列文化遺產,我將新聞貼在底下,連署網址在此,歡迎前往連署:
http://203.69.129.149:8080/heritage
新聞出處: http://tw.news.yahoo.com/060713/195/3clj6.html
保護中國文化 搶救國文聯盟發起漢字列文化遺產連署!
【東森新聞報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全球掀起一股學習中文的熱潮,外國人對於中國文化更展現出高度的興趣,不過有學者憂心,簡體字使用得過於頻繁,可能會造成文化的斷層,甚至影響正體字的價值,為了維護中國2千年以來的傳統,並呼籲民眾站出來保護屬於中國人的文物,搶救國文聯盟將發起申請將漢字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連署。
搶救國文聯盟表示,由中華文化傳承及歷史銜接上來看,漢字是世界僅存的六書文字,從有楷書以來,儘管經過千餘年,但漢字並沒有大變化,所以在閱讀古籍的時候,不需要翻譯就可以了解其中的意思。
中文數位化技術推廣基金會秘書長魏林梅就說,3 大文明古國中,僅有中國的文字到現在還在使用。
搶救國文聯盟的連署書上提到,從目前中文學習的熱潮可以發現,多數人認為簡體字比正體字還要容易學,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因為簡體字不能類推,而且同音代替的字多,學習必須要死記,困難也就多。
該聯盟副召集人張曉風說,麵的簡體字是「面」,吃麵不就等於是吃自己的面子。
搶救國文聯盟發起人、前師大國文系主任李鍌表示,大陸使用簡體字的目的是為了掃除文盲,但動輒只有 2、3 劃的簡體字並不容易學習,反而要去強記。
他說,例如廣的簡體字為「广」,而廠的簡體字為「厂」,一個字有一點、一個字沒有,意思就差了很多。
李鍌進一步提到,簡體字就像是速食麵,吃下去根本就沒有營養,有8成學習簡體字的大陸人看不懂中國古代的東西。
他表示,外國人可以學習簡體字,甚至一輩子學下去,但台灣人不能夠隨波逐流,應該要維護中國的傳統。
搶救國文聯盟強調,簡體字連同偏旁類化一共只有 2235 個字,不足以取代所有的中國字,因此,該聯盟將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將漢字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連署的網址為: http://203.69.129.149:8080/heritage。
- 發表新回應
- 瀏覽次數:15533
回應
正體字簡體字都是圖案符號的一種 中華文化還沒掛點 如何可稱遺產
正體字簡體字都是圖案符號的一種 中華文化還沒掛點 如何可稱遺產
中華文化還沒掛點 如何可稱遺產 初步即錯 以後偏差 就大 拉不回來
還有識正書簡不完整 如書法時必用正體字 平日書寫則多簡體字書雪寫 故識正書隨意才正確
正體字簡體字都是圖案符號的一種 原則上看得懂即可 但是以科學教育而言 正體字較符合科學設計法則之六書訓練故平日就如此 視覺 組織覺
以正體字訓練自己故長期下來 說出設計故事較簡體字訓練強 故孩童社會競爭力較強 六書訓練很有用心 此是基因網 中華大辭典十二象限之 重點 其目的就是 訓練 正體字簡體字都是圖案符號的一種 原則上看得懂即可 但是以科學教育而言
正體字較符合科學設計法則之六書訓練故平日就如此 視覺 組織覺 以正體字訓練自己故長期下來 說出設計故事較簡體字訓練強 故孩童社會競爭力較強 六書訓練很有用心 此是基因網 中華大辭典十二象限之 重點 其目的就是 訓練 之方法 具有國際競爭力 指標
是改善中國人 科學基因 之 簡便 大法聯合國不懂科學化中文可理解 但要接受科學邏輯法則 可用事實政證明 此事 不然說它 扼殺 人類科學文明 它不敢 當罪人
故此文章即可證明 韓國 宣傳的是 自欺欺人之 漢字為其所發明之經常性 笑話
因 六書是漢字 節構學是設計科學學術之論 韓國 說不清此重旨 即自證 小賊 瞎掰 讓人笑話不矣
所以科學化中文重實用 邏輯法則 於文化尖端 有教育之 全貌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