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摩:《攝阿毗達摩義論》與《阿毗達摩概要精解》簡介

佛法可分為三藏:經藏、律藏與論藏,「阿毗達摩」就是論藏的意思。「阿毗」(abhi) 意義是顯著與卓越,「達摩」(dhamma) 則是指經藏之教法,阿毗達摩是開顯在諸經裡所無的深奧教義。

不同的部派,所指的論藏內容是有所不同的,有些派別的論藏是指佛弟子及後代的弟子所著作的內容,而在這裡我們談的「阿毗達摩」是特指上座部的七部論《法聚論》、《分別論》、《界論》、《人施設論》、《事論》、《雙論》及《發趣論》。除了《事論》之外,上座部的正統傳承認為諸論藏是由佛陀親口所教。

在傳承中有個蠻有意思典故,這些論藏是在某次雨季安居時,佛陀上升至三十三天為其母親摩訶摩耶夫人及諸天神開示說法。在每天開示之後,佛陀會下到人間來,為舍利弗講解今天所開示的法要,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也都能完整地理解接收,並再傳給五百弟子,以上這就是論藏傳承的由來。

然而阿毗達摩的教導是非常龐大及複雜,論藏及許多的註疏與疏鈔,令人難以學習,於是就有人整理了精要的手冊,以利學習阿毗達摩。在五至十二世紀間,有九本這類的精要手冊出現,其中阿耨樓陀尊者所作的《攝阿毗達摩義論》(或譯為《阿毗達摩概要》)最廣為人接受。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則是由菩提比丘英譯及尋法比丘中譯,因為《攝阿毗達摩義論》本身也是非常精簡,若沒有任何解釋,幾乎無法讓人明白,此書除了有《阿毗達摩概要》的巴利文及英文,更加上了許多助讀說明,包含一些對《攝阿毗達摩義論》的註疏,以我自己的經驗,若沒有這些助讀資料,根本無法直接由《攝阿毗達摩義論》本身學起。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佛法標籤:

發表新回應

借我放一下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