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8 清淨道論(二)重點摘要筆記

這些是 2010/03/28 因為光碟趕工,沒有去上課,前二天補聽錄音記錄,順手記錄下來一些比較難懂及特別的地方。

◆◆◆ ◆◆◆

證道那一剎那是「定慧等持」,即瞬間的觀轉為瞬間的定。

修定是以似相(或概念、有為究竟法)為所緣,定力強。
修觀是觀無常、苦、無我,觀察瞬間快速的生滅改變,慧力強。

證果是在修觀的瞬間證入果定,定慧等持。

修觀的順序:觀「生」、「生滅」、「快速的生滅」、「快速的壞滅」…… --> 心跳出三界,成為出世間心,瞬間證果,入果定。

止觀在同一個出世間心路過程中生起。

...出世間心路...
隨順:尚未以涅槃為所緣。
種性:以涅槃為所緣,未斷煩惱,由凡夫種性轉到聖者種性。
道智:以涅槃為所緣,斷煩惱。
果智:以涅槃為所緣,體證斷煩惱後的清淨。

四果道智各只會出現一次,道智的作用在切斷煩惱,所以只有一次。
四果道智所斷的煩惱不同。
果智在體證斷煩惱後的清淨。

以上參考清淨道論漢譯本p.703 (巴利本 p.682)

◆◆◆ ◆◆◆

解釋「金剛喻定第二剎那成佛」、「金剛道後異熟空」。

金剛喻定:佛定。
第一剎那:佛智、佛道智,斷除所有世間一切無明。
第二剎那:佛果智:體證第一顆成佛的清淨心。

所有的果報、無明都盡除。

◆◆◆ ◆◆◆

修觀有「能所」。
行捨智也是修觀,是世間最高的觀智。
行捨智是對一切行法皆捨。也有「能所」--有「我」,有捨一切行法。

道智、果智:出世間智。證入初果的當下,並沒有「能所」。
此為出三界的心,沒有五蘊概念,沒有「能所」。
涅槃--「能所雙亡」。
如心經所言:無五蘊、六根、六塵、六識....等概念。

修行不是破外境,是破內在的概念執取。

◆◆◆ ◆◆◆

如何改變不善心所,不讓不善心所生起。

一切究竟法皆有:相(特相)、味(作用)、現起(狀態)、足處(近因)。

只要改變近因,其他都改變。只要小心不善法的近因,改變它,於近因處如理作意,不善法就不會生起。

◆◆◆ ◆◆◆

清水乃至聖河之水只能淨表面污垢,持戒及四無量心等善法才能清淨內心。

持戒不是約束自己,而是清淨自己。

◆◆◆ ◆◆◆

對所緣保持正念正知

雙五識 :根現量
意門轉向:意現量

前五識,第八識:現量
第六識:比量(比較,分別了知),現量
第七識:若前五及六都現量,第七即現量。否則第七是非量,念念恆審思量。

若第七識轉現量,南傳稱為無我智,或平等性智。

◆◆◆ ◆◆◆

修行止觀,是在培育六根的清淨經驗。

◆◆◆ ◆◆◆

心的管理位置:

意門轉向
確定
五識
五門轉向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佛法標籤:

回應

謝謝你的筆記,其中一部份對我個人的禪修有大利益,在此迴向及祝願你及眾生,早證湼槃。

發表新回應

借我放一下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