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又把大小乘的問題翻出來談,談到了一個主題,就是大乘佛法是利他度眾,而有些大乘行者批評小乘行者(或說是聲聞行者、上座部支持者)是只顧自己的自私者,甚至有經典連阿羅漢聖者也批評,這些都是很不恰當的。
關於自私一事,先從人的角度來談,我相信不論是大乘或小乘的行者,都有自私自利的人,甚至有損人利己,那就更不應該了。但若這些並不是來自經典的教導,而是個人的行為,那就不應該批評這些人的承傳,而是針對其個人行為來討論即可。
至於部份大乘批評聲聞眾只顧解脫,這種看法有沒有問題?
我舉一段經文,表示佛陀教導聲聞眾是要自利利他,在法的教導上並沒有問題。
《雜阿含經》卷14:「比丘!當觀自利、利他、自他俱利,精勤修學」(CBETA, T02, no. 99, p. 98, b1-2)
再看一段中阿含經:
《中阿含經》卷23〈3 穢品〉:
「周那!若有不自調御,他不調御欲調御者,終無是處。
自沒溺,他沒溺欲拔出者,終無是處。
自不般涅槃,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終無是處。
周那!若有自調御,他不調御欲調御者,必有是處。
自不沒溺,他沒溺欲拔出者,必有是處。
自般涅槃,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必有是處。」
(CBETA, T01, no. 26, p. 574, b2-8)
佛陀的教導也是很清楚,若自己還沒解脫,還淹在水中,卻說要救度眾生,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聲聞行者致力在解脫道,並不能指責他們是自私的。
上面是阿含經的教導,底下請再看一段經文,這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談到了菩薩。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7〈8 波羅蜜多品〉:
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善男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菩提道,有二菩薩:一者在家,二者出家。
在家菩薩為欲化導婬室屠肆,皆得親近,出家菩薩則不如是。
然此菩薩各有九品,上根三品皆住蘭若,無間精進利益有情;中下二根諸菩薩等,隨宜所住方處不定,或住蘭若,或居聚落,隨緣利益安隱眾生,如是行門汝應觀察。」(CBETA, T03, no. 159, p. 322, b14-22)
這裡也可以很清楚看到,上根三品的菩薩皆住蘭若,蘭若就是阿蘭若,也就是與一般人居住的村落有一段距離,菩薩住在遠離人煙之處不間斷地精進修行,利益有情眾生。中下品菩薩就可以隨意居住。
由上看來,聲聞的教導是自利利他的,而佛陀也說過要自度才能度人,甚至在大乘經中也指出最精進的上根三品菩薩是離群索居的。
因此我看不出大乘行者要由何種角度來批評聲聞弟子是自私不度眾?若我們在荒郊野外看到有人遠離人群在修行,我們可不能隨意批評這些是不度眾自利的小乘行者,因為他們的內心我們或許不知道,但他們的行為是佛陀最讚許的行徑,我們不能由外在的表象來評斷。
另外,針對大乘行者自言以度化眾生為志一事,我不免總是會想到金剛經中的名句: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這一點可以讓大乘行者細思。如果有眾生相即非菩薩,那菩薩又如何將度眾生當成是一件重要的事呢?
如果對佛法略有研究的人,或許能說出「三輪體空」,但若真正能體會「三輪體空」的道理,應該也不會認為大乘弟子比聲聞弟子更能度化眾生了。
這一點可讓大乘行者思考看看。
註:「小乘」是一個會引起貶義觀感的詞句,這是部份大乘批評聲聞的用詞,不過為了方便文章敘述,在上文使用了大乘與小乘的名詞。最終的用意也在讓大乘了解,他們心中的「小乘不了義的教導」並不存在,那些主要是來自於誤解。
- 發表新回應
- 瀏覽次數:17598
回應
也說兩句
有心幫助別人是好事,但要經過適當的培訓,否則是幫倒忙。
上座部的修行者,將自己的生存需求降到最低(四聖種),努力訓練自己的心。當他托缽時,攝心正念,以身教感化村民。當他回到山林,精勤禪修,慈心禪的波動幅射開來,整個村落都沐浴在正法的祥和氛圍中。
難道這不是自利利他嗎?比起蓋大廟、坐遊輪、辦法會,何者更環保,更符合佛法的旨趣?
認同 yap 的看法
同意,認同 yap 的看法。
你有沒有想過,阿羅漢死後入涅槃。如何自利利他呢? 當你成就
你有沒有想過,阿羅漢死後入涅槃。如何自利利他呢?
當你成就阿羅漢果的時候,也不可能想為了利他而繼續受生了
除非迴心大乘發菩提心,生起一分思惑
所以我說定性聲聞,以結果論,慈悲是不如菩薩的
阿羅漢死後入涅槃。如何自利利他呢?
阿羅漢死後入涅槃。如何自利利他呢?
這個問題也等於是在問,佛陀入涅槃後,如何自利利他?
難道可以因此而說佛陀不慈悲嗎?
文章已經寫的很清楚,這是佛陀的教導:「若有不自調御,他不調御欲調御者,終無是處。」
試想,若提問者真的有理,佛陀就不需要成佛了,只要繼續當菩薩度眾生,又何須成佛呢?這個道理是很容易明白的。
況且以佛陀的智慧,都是希望眾生證涅槃,而提問者卻持相反意見,難道你的智慧比佛陀還高?這也是很容易可以了解的。
若是大乘去批評上座部,那就是大乘創始人
若是大乘去批評上座部,那就是大乘創始人:龍樹菩薩被抨擊的事件重演~!
很多學大乘的人都不知道龍樹菩薩,但龍樹菩薩的大乘佛法,也讓一些座下弟子感到不滿。
甚至還當面批評他的佛法不正統~!徒弟罵老師,那再好的佛法也永遠無法傳出去,反成了附佛外道!
上座部行之有年的時候,那個時候龍樹菩薩還不是出家人,而只是一個小混混~!
因為犯下大錯,怕被國王處刑,所以才會選擇出家。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但身為佛教徒,己有先人所留下的教導,卻還一直犯下佛教的大錯(口業、妄語),那就很尷尬了~!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