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曇婆羅花」的查證

不知從何時開始,網路上就看到許多地方都有「優曇婆羅花」開花的訊息,據說此花三千年一開,而花開表示有佛陀或轉輪聖王誕生。 起初對此類訊息不以為意,但最近發現有附佛外道的團體拿此事來大作文章,宣稱他們的老師莊先生就是「佛陀轉世」,而「優曇婆羅花」開花即是證明。 朋友拿出相關的宣傳信件及文宣資料時,我實在覺得有點啼笑皆非,我自己是沒見過「優曇婆羅花」,不過既然願意相信佛經中的預言,我們就來看看佛經的怎麼寫的,至於結論是什麼,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先簡介一下,優曇婆羅花,梵語 uḍumbara,巴利語 udumbara。在佛經又有不少譯名,例如:優曇鉢羅、優曇波羅、優曇跋羅、優曇婆邏、烏曇婆羅、烏曇麼囉,或稱優曇鉢、優曇、烏曇。在佛經中,通常提到優曇婆羅花大多是在形容極難遇到佛陀出世,正如極難遇到優曇婆羅花一般: 《妙法蓮華經》卷7〈27 妙莊嚴王本事品〉:「佛難得值,如優曇鉢羅華。」(CBETA, T09, no. 262, p. 60, a29) 至於更多的說明,可參考這一段《泥洹經》,此段經文在許多論中常常被引用到。 《佛般泥洹經》卷2:「諸比丘。爾等熟視佛顏色。佛不可復得起。卻後十五億七千六十萬歲。乃復有佛耳。佛世難值經法難聞。眾僧難值。唯佛難見也。閻浮提內有尊樹王。名優曇鉢。有實無華。優曇鉢樹。有金華者世乃有佛。」(CBETA, T01, no. 5, p. 172, c2-7) 這段經文即是指出佛說在他涅槃後要等數億年以上,才會有下一尊佛出世,我想大家都知道下一尊佛就是指「彌勒佛」。經文中就提到能見到佛陀是非常困難的,在此就舉出優曇鉢樹,這種樹只有果實,平常看不到花,只有當開出金色花朵時,就是佛陀降世的時候。 看看網路上流傳的一些圖片,就可以發現這些被疑為「優曇婆羅花」實際上很小。然而《泥洹經》卻有提到「閻浮提內有尊樹王」,可見「優曇婆羅花」是某種樹上的花,但那些圖片看起來似乎和「樹」扯不上關係。 再看一段《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卷26:「有五種大樹。其種至微。而樹生長巨大。而能映障眾雜小樹。蔭翳萎悴。不得生長。何等五。謂揵遮耶樹、迦捭多羅樹、阿濕波他樹、優曇鉢羅樹、尼拘留他樹。」(CBETA, T02, no. 99, p. 190, a18-21) 《雜阿含經》更是指出有五種巨大的樹,「優曇鉢羅樹」就是其中之一,我相信這樣更可以了解,那些「小白花」完全不像是「優曇鉢羅樹」所開的花。 底下是根據摘錄自 CBETA 電子佛典的資料,同時也參考二段佛學辭典,列出「優曇婆羅花」的特性: 1. 優曇婆羅樹十分巨大。 2. 有葉子,其葉似梨。 3. 有果實,果大如拳。 4. 通常看不到花朵。 5. 若開花則表示有金輪王或佛陀出世。另有一說此樹三千年開一次花,這應是金輪王出現的時間,佛陀出世的時間則要等很久,若此樹開金花,則表示佛陀出世。 綜合以上佛經的記載,相信大家就可以知道網路上流傳的「優曇婆羅花」是不是符合佛經所描述的了。 所參考的 CBETA 電子佛典 (http://www.cbeta.org) 的資料及二段佛學辭典資料茲列如下: 《妙法蓮華經》卷7〈27 妙莊嚴王本事品〉:「佛難得值,如優曇鉢羅華。」(CBETA, T09, no. 262, p. 60, a29) 《佛般泥洹經》卷2:「諸比丘。爾等熟視佛顏色。佛不可復得起。卻後十五億七千六十萬歲。乃復有佛耳。佛世難值經法難聞。眾僧難值。唯佛難見也。閻浮提內有尊樹王。名優曇鉢。有實無華。優曇鉢樹。有金華者世乃有佛。」(CBETA, T01, no. 5, p. 172, c2-7) 《雜阿含經》卷26:「有五種大樹。其種至微。而樹生長巨大。而能映障眾雜小樹。蔭翳萎悴。不得生長。何等五。謂揵遮耶樹.迦捭多羅樹.阿濕波他樹.優曇鉢羅樹.尼拘留他樹。」(CBETA, T02, no. 99, p. 190, a18-21) 《一切經音義》卷8:「優曇花(梵語。古譯訛略也。梵語正云烏曇跋羅。此云祥瑞雲異天花也。世間無此花。若如來下生。金輪王出現世間。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現)。」(CBETA, T54, no. 2128, p. 351, c13-14) 《一切經音義》卷13:「烏曇跋羅(梵語。花名。舊云優曇波羅花或云優曇婆羅花。葉似梨果大如拳其味甜。無花而結子。亦有花而難值。故經中以喻希有者也)。」(CBETA, T54, no. 2128, p. 385, c18-19) 《續一切經音義》卷4:「優曇(下徒含反。梵語也。或云烏曇。應云優曇鉢羅。此云妙瑞花。或云祥瑞花。人間本無天妙花也。或時一見)。」(CBETA, T54, no. 2129, p. 949, a17) 《續一切經音義》卷6:「優曇鉢羅(次徒含反。梵語也。舊云優曇。正云烏曇鉢羅。此云祥瑞雲奇異天花也。世間無此花。若如來下生。金輪出現。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現也)。」(CBETA, T54, no. 2129, p. 960, a19-20) 《法華經句解》卷8:「優曇鉢華。此云瑞應。般泥洹經云。閻浮提內有大樹王。名優曇鉢羅。有實無華。優曇鉢樹有金華時。世乃有佛。言佛難值亦如曇華。」 (CBETA, X30, no. 604, p. 625, a23-b2 // Z 1:48, p. 125, c17-d2 // R48, p. 250, a17-b2) 《金光明經文句記》卷6:「優曇花者。具足云優曇鉢羅。此言瑞應。亦云靈瑞。輪王出世時感此華。泥洹經云。閻浮提內有尊樹王。名優曇鉢羅。有實無華。優曇鉢樹有金華者。世乃有佛。」(CBETA, T39, no. 1786, p. 156, c28-p. 157, a2) 《翻譯名義集》卷3:「優曇鉢羅。此云瑞應。般泥洹經云。閻浮提內。有尊樹王。名優曇鉢有實無華。優曇鉢樹。有金華者。世乃有佛。」(CBETA, T54, no. 2131, p. 1103, c9-11) 《金光明經文句新記》卷7:「優曇者。此云瑞應。又云靈瑞。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大海減少。金輪路現。此華乃生作金輪王之先兆也。然金輪易值。佛出難遇。故且以優曇時現喻於世尊時出耳。又泥洹經云。閻浮提內有尊樹王。名優曇鉢羅。有實無華。優曇鉢樹若乃有華。世則有佛」(CBETA, X20, no. 360, p. 475, c16-21 // Z 1:31, p. 369, d8-13 // R31, p. 738, b8-13) 《金光明經科註》卷4:「優曇華者。具足云優曇鉢羅。此言瑞應。亦云靈瑞。輪王出世時感此華。泥洹經云。閻浮提內。有尊樹王。名優曇鉢羅。有實無華。優曇鉢樹有金華者。世乃有佛。」(CBETA, X20, no. 362, p. 577, b11-14 // Z 1:92, p. 68, a12-15 // R92, p. 135, a12-15) 《法華經三大部補注》卷4:「優曇華。具云優曇鉢羅。此翻瑞應。其葉似梨果如拳大。」(CBETA, X28, no. 586, p. 208, b3-4 // Z 1:44, p. 41, c15-16 // R44, p. 82, a15-16) 《法華經句解》卷8:「優曇鉢華。此云瑞應。般泥洹經云。閻浮提內有大樹王。名優曇鉢羅。有實無華。優曇鉢樹有金華時。世乃有佛。言佛難值亦如曇華。」 (CBETA, X30, no. 604, p. 625, a23-b2 // Z 1:48, p. 125, c17-d2 // R48, p. 250, a17-b2) 《涅槃經疏三德指歸》卷3:「優曇鉢羅。此云靈瑞。輪王將出三千年前此華乃現。」(CBETA, X37, no. 662, p. 356, b2-3 // Z 1:58, p. 223, b15-16 // R58, p. 445, b15-16) 《釋迦如來成道記註》卷1:「優曇鉢羅華。金輪王生。此華方現。以世間有名難見。故喻佛出世難值也如是。本行集經云。阿私陀僊白大王曰。如優曇鉢羅華。無量無邊億百千年時一出現。佛亦如是。阿含經云。當觀如來出世如優曇鉢羅華。涅槃經云。佛如優曇華值遇生。」(CBETA, X75, no. 1509, p. 2, c16-20 // Z 2B:3, p. 105, d4-8 // R130, p. 210, b4-8)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24:「優曇鉢華。或云優曇婆羅。新云烏曇跋羅。中天竺摩竭陀國。慈賢法師言。梵云塢東朱囉。正也。然此並無正翻。義云瑞應。或云希有。隋翻水願。謂其樹不華而實。若生華則有佛。及有輪王出世。故云瑞應。此華多時乃一開。故云希有。應法師曰。其葉似梨。果大如拳。其味甘。無華而結子。亦有華而難值。故經中。以喻希有者也。般泥洹經云。閻浮提內。有尊樹王。名優曇鉢。有實無華。樹有金華者。世乃有佛。」(CBETA, X44, no. 744, p. 588, b6-14 // Z 1:70, p. 384, c12-d2 // R70, p. 768, a12-b2) 優曇跋羅 摘錄《中華佛教百科》 優曇跋羅(梵 uḍumbara,巴 udumbara) 樹名。音譯又作烏曇婆羅、優曇婆邏、烏曇麼囉,或稱優曇鉢、優曇、烏曇。其學名為 Ficus glomerata,屬桑科,多產於喜馬拉雅山麓、德干高原及斯里蘭卡等暖溼之地。樹高丈餘,葉似梨,其果大者如小兒拳,小者如拇指,十數顆聚生於樹幹。生、熟皆可食,然味不佳。其花為隱於花托之中,人眼難見其花,故乃有種種臆說。 優曇跋羅華 摘錄自《佛光大辭典》 優曇跋羅,梵語 uḍumbara 或 udumbara,巴利語 udumbara。又作烏曇缽羅花、憂曇波花、鄔曇缽羅花、優曇花、鬱曇花。略稱曇花。意譯作靈瑞花、空起花、起空花。屬于桑科中之隱花植物,學名 Ficus glomerata。產于喜馬拉雅山麓、德幹高原及斯裡蘭卡等地。樹幹高三公尺餘,葉有二種,一平滑,另一粗糙,皆長十至十八公分,尖端細長。雌雄異花,花託大者如拳,小者如拇指,十餘個聚生于樹幹,雖可食用而味不佳。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佛法標籤:

回應

鼓掌!敬禮!!

 

 

發表新回應

借我放一下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