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venchou - 二, 2016/12/27 - 17:14
在安裝一些程式時,被要求要 .NET 3.5,但我的系統是 Win10,也有安裝更高版本的 .NET 了,想不到還會需要舊的版本.看來 .NET 的並沒有完全向前相容嘛.
寫這篇是因為當初不知道需要安裝舊版的,以為是出了什麼錯,結果找到啟用 .NET 3.5 的方法,就記錄下來了.
在控制台 -> 程式集 -> 程式和功能 -> 開啟或關閉 Windows 功能 -> 勾選「.NET Framework 3.5」,再依著要求操作即可.

heavenchou - 週六, 2016/12/24 - 00:53
heavenchou - 二, 2016/12/20 - 17:21
在 Win7 的系統中,內建有便利貼的程式,使用蠻方便的,它的資料記錄在這裡:
C:\Users\你的名字\AppData\Roaming\Microsoft\Sticky Notes\StickyNotes.snt
只要備份這個檔案,就等於備份便利貼的內容,我試著還原過,一切正常。
後來換了 Win10,它也有便利貼程式,不過找不到上述的目錄了,也不知如何轉移,上網查了一下,中文找不到資料,最後才用破英文找到轉移的方法,記錄於下。
首先,關閉 Win10 的便利貼程式,然後在 Win10 找到這個目錄
C:\Users\你的名字\AppData\Local\Packages\Microsoft.MicrosoftStickyNotes_8wekyb3d8bbwe\LocalState\
在此建立一個新的子目錄,名稱為 Legacy
然後把 Win7 的 StickyNotes.snt 複製到 Legacy 目錄中
再把 StickyNotes.snt 改名成 ThresholdNotes.snt
然後重新執行便利貼程式,原來的便利貼就會一一出現了。
如何備份 Win10 的便利貼內容?很簡單只要備份底下的檔案即可。
C:\Users\你的名字\AppData\Local\Packages\Microsoft.MicrosoftStickyNotes_8wekyb3d8bbwe\LocalState\plum.sqlite
還原時,也只要將 plum.sqlite 貼回原來的目錄即可。
heavenchou - 周日, 2016/11/27 - 16:30
第一次見到杜老師,應該是在 1997 年 11 月 6 日,地點是台大佛學研究中心,當時是為了討論大正藏電子佛典數位化而與一些人聚在一起開會。
在此之前,因為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的因緣,已與杜老師偶有 email 往來,但那天是第一次見面。就這樣一個因緣,促成了二十年亦師亦友的同事情誼。
剛聽聞杜老師已於今日中午捨壽,原本還想寫一些懷念他的事,但也不知如何下筆了,杜老師一貫謙和低調,認識他的人都了解這一點的。
杜老師生病已多年,但他心心念念,一直是佛法相關的事,剛想到杜老師這篇報導,找出來給各位看看。
heavenchou - 四, 2016/11/24 - 01:55
本文是要說明如何在 Windows 上執行 Embarcadero C++ Builder (它的前身就是 Borland C++ Builder, BCB),並且產生 Mac 版的程式,讓程式可以在 Mac 上執行。
因為幾年前好不容易測試成功過,如今又要重做一次卻忘了流程了,所以才想到要記下來,免得日後自己又忘掉,也可以給第一次做的人參考參考。
手中雖然有一台公司的 MacBook Pro,不過裡面的 OS X 是 10.6,這個版本太舊了,至少要 10.8 才能開發。所以我採用虛擬主機中的 Mac OS X 來測試,好處是不用二台機器,缺點當然是效率不好,不過若不是常常需要編譯 Mac 版,應該還可以接受。
以前看李維大師演講時,他是在 Mac 中跑虛擬主機 Windows ,然後在 Windows 中執行開發程式,可以想像這就更慢了,因為主要的工作都在虛擬機中執行,而這個方法也是官方建議的方法之一。
在 Mac 中也要安裝 Xcode,這是 Mac 下的開發程式,整個原理應該是 C++ Builder 把程式先轉成 Xcode 可以編譯的資料,然後透過連結的程式,請 Xcode 把程式編譯出來,這樣就有可以在 Mac 下執行的程式了。
heavenchou - 四, 2016/11/03 - 22:41
如果想知道這一系列的問題,就要看看曾居士的臉書,以及這二篇相關討論
寫這第三篇,是因為曾居士在底下網址提出了他的看法,我底下一一指出我所不認同之處。
第一點曾居士提到,他引用的那些外道行為中,原本有不飲酒,後來佛教也列入戒律。
由此可見,那些外道的作為,並非都是不好的。而且在該篇長阿含經中也說明,佛陀的重點在告知那些行為原本就是有淨有不淨,並說明如何做才是無垢清淨行。
因此,由那篇長阿含經,並無法舉證素食是佛陀反對的。
heavenchou - 週一, 2016/10/31 - 16:42
看了曾居士的這篇「佛陀對素食主義的評論」,發現文中有斷章取義及刻意誤導之嫌,在此略加說明。原文在此:
原文中引用北傳《長、中阿含經》和南傳《小部經(葷腥經)》,用來判定素食是
1. 是一種卑陋的苦行。
2. 有垢穢的。
3. 受無量苦。
4. 學煩熱(煩惱)行。
5. 為下賤業。
6. 至苦至困。
7. 凡人所行,非是聖道。
然而,經文中真的是這個意思嗎?我們一一來檢視經文怎麼說。
在原文中,節錄其所引用經文如下:
3.61《長阿含經 》
佛告梵志:「汝所行者皆為卑陋:離服裸形、以手障蔽、不受瓨食、不受盂食、不受兩壁中間食、不受二人中間食、不受兩刀中間食、不受兩盂中間食、不受共食家食、不受懷妊家食、見狗在門則不受其食、不受多蠅家食、不受請食、他言先識則不受其食、不食魚、不食肉…或有常舉手者、或不坐床席、或有常蹲者、或有剃髮留髦鬚者、或有臥荊棘者、或有臥果蓏上者、或有裸形臥牛糞上者、或一日三浴、或有一夜三浴,以無數眾苦,苦役此身。
在此我引用 CBETA 的經文如下:
《長阿含經》卷8:
佛告梵志:「汝所行者皆為卑陋,離服裸形,以手障蔽,不受瓨食,不受盂食,不受兩壁中間食,不受二人中間食,不受兩刀中間食,不受兩盂中間食,不受共食家食,不受懷姙家食,見狗在門則不受其食,不受多蠅家食,不受請食,他言先識則不受其食;不食魚,不食肉,【不飲酒】,不兩器食,一餐一咽,至七餐止,受人益食,不過七益;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一食;或復食果,或復食莠,或食飯汁,或食麻米,或食稴稻,或食牛糞,或食鹿糞,或食樹根、枝葉、果實,或食自落果。
「或被衣,或披莎衣,或衣樹皮,或草襜身,或衣鹿皮,或留頭髮,或被毛編,或著塜間衣,或有常舉手者,或不坐牀席,或有常蹲者,或有剃髮留髦鬚者,或有臥荊棘者,或有臥果蓏上者,或有裸形臥牛糞上者;或一日三浴,或有一夜三浴,以無數眾苦,苦役此身。」
(CBETA, T01, no. 1, p. 47, c14-p. 48, a3)
如果各位有稍為注意一下,我在經文中引用了一句【不飲酒】,這句剛好在原文被略去的經文中。
這是一個重點,如果不食魚、不食肉是無益的苦行,那麼不飲酒也同樣是無益的苦行囉?
依曾居士的邏輯,佛弟子們是不是應該開始買些啤酒或威士忌,三五不時大夥吃吃肉喝喝酒,乾杯小酌,才是符合佛陀的教誨?
heavenchou - 週六, 2016/10/29 - 02:14
台灣一直是大乘佛教興盛的地區,出家眾也是長久以來都保持著茹素的傳統。許多人不明白佛教其實並不是主張吃素的宗教,所以好一陣子以來,我在葷素的議題上,都是為依著佛陀教導而主張可食三淨肉的見解在辯護。
想不到風水流輪轉,最近又有另一種奇怪的主張,開始攻擊吃素的出家眾,所以這次只好反過來,為那些吃素的修行者辯護。
或許有些人會很奇怪,為什麼我會有兩種不同的主張?其實不是我的問題,而是佛陀的教導原本就是不走極端的中道主義。最常被拿出來談的,就是提婆達多的破僧事件,如果仔細去了解這事件的本末,或許就不會偏向任何一邊而能處於中道了。
heavenchou - 周日, 2016/10/09 - 14:55
有人問佛陀提到不持咒的經文,直接整理在這裡,以免日後又找不到。
《中阿含經》卷47〈心品 3〉:「若見諦人生極苦甚重苦,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斷命,捨離此內,更從外求。或有沙門、梵志,或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呪,令脫我苦,是求苦、習苦、趣苦、苦盡者,終無是處。」(CBETA, T01, no. 26, p. 724, a20-24)
heavenchou - 週一, 2016/09/26 - 01:35
最近工作需要處理到 Word,要把 Word 文件轉成純文字,但要插入正確的頁碼。
我想到的方法是用 VBA 來處理,以前使用 VBA 比較多的情況是用在 Access 和 Excel 上,用 Word 情況還真的很少。
所幸工作的原理差不多,主要是要找出 Word 的物件模型,加上現在的說明檔資料很豐富,在二天的研究之後,終於做出來了。
底下記錄一個簡單的巨集,日後要研究才有線索可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