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究竟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image

 

這一篇要談四究竟法、五蘊、十二處與十八界的關係。這些都是佛法中的基本名相,有了全面性的了解,在看經文時就比較會有清楚概念,不會弄不清楚到底在說什麼東西。

 

附圖是出自《阿毗達摩概要精解》,是我覺得很棒的一張圖,底下的說明就是依此圖。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五蘊、五取蘊與無常是苦

本篇主要是討論五蘊與五取蘊經常遇到的問題,以及經文中提到「無常是苦」的關係。

 

我自己覺得這篇是寫的有點囉嗦,而且是在小地方說了又說,主要還是因為在過去討論的經驗裡,許多人在這些細微處好像有些混淆,所以不厭其煩的一再重複提醒,希望大家能一次看懂,就不用看第二次了。 ^_^

 

同樣基於過去的經驗,我認為直接討論經文可能會不容易懂,所以在討論之前,我先舉個生活中的例子,用來對比等一下要談的經文,或許會比較好理解。

 

舉例

 

先來談「苦瓜」,大家都知道「苦瓜」吧,一種吃起來會苦苦的瓜類蔬菜,外表長有許多不規則的突起物,講這樣大家應該就知道了吧。

 

苦瓜吃起來會苦,這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不然怎麼會叫苦瓜?不過如有人提出如下的問題,要怎麼回答呢?

 

「對於不吃苦瓜的人,苦瓜是不是苦的?若不是,它還能叫苦瓜嗎?」

 

重要度:
文章分類:

PHP 和 Drupal 使用 SMTP 發信

事情的開始

前陣子突然發現承租的主機好像沒有發信給自己。不管是 Drupal 系統的留言通知,或是自己寫的一些 PHP 程式,都沒有寄各種通知信給我,上站一測,果然如此,這可不得了,立刻通知主機商,請他們處理。過去也有類似的經驗,他們通常很快就處理好了。

主機商不久來信,信中說是 GMail 擋了我的信,系統本身並沒有問題,還要我參考這一篇:

https://support.google.com/mail/answer/81126#authentication

我再上站測試,果然寄信到 outlook.com 的信箱沒有問題,寄到 gmail.com 就石沈大海,心中隱隱覺得不妙。

上面那個網址,我看了半天,也不知是怎麼回事。上網查了一些資料,猜想大概是站上的註冊信與廣告信太多,gmail 可能懷疑我的主機有問題,因此要求進一步的認證,否則就不接受這個主機寄出來的信。

於是上網向各方求助,也請主機商再指導一番。他們來信說,我使用的都是 php mail(),建議我改用 smtp 的方式寄信,另外也要我啟用 SPF 和 DKIM,一些朋友也是如此建議,雖然不太懂,但至少有進一步研究的方向了。

 

重要度:
文章分類:

究竟有沒有九二共識?

 

前言

 

最近許多人在爭論究竟有沒有九二共識,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這樣吵來吵去也沒有一個結果。我覺得這兩種說法都對,只是爭議點有些人沒有說清楚,我試著儘量用中立的角度,以及最少的文字來釐清問題的根本,真心期盼能減少社會的爭議,讓大家邁向更有建設性的交流。

 

九二會談

 

1992年的3月與10月,海基會與海協會分別在北京與香港進行過二次會談,這二次會談都沒有具體的結論。

 

因為當時中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台灣要求澄清「一個中國」的涵義,中國卻不願意。最後台灣提出雙方「各自表述」,中國也不接受,此時在香港的會談破裂,中國代表提前離開香港,自行回國去了。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一般標籤:

討論佛使比丘《生活中的緣起》

前言:
 
這一篇是用來討論佛使比丘否定十二緣起包含三世的問題。我說過一直想寫十二緣起的看法,因為已經看到佛使比丘和一些人有類似的觀點了,像隨佛法師和本在空間,他們都犯了同樣的問題。不過要寫完整實在是大工程,也一直拖著。這一篇是因法友們的討論而寫,先討論最後的生與老病死二支,算是先熱身,大家有類似的問題都可以在此討論。
 
*** ***
 
在經典中,佛陀明確指出,十二緣起的「生」是指生命的出生,老是指身體的衰老,死是指生命的死亡。然而佛使比丘及部份人士,認為佛陀的教導不合理,他們自己發明了「生」是指【從執取中生出,且發展出「我」的感覺,這才是生。】
 
所以他們的生與死不是一世的生死,而是一天可能好幾次依他的教導的生死。
 
我談先這種邏輯的問題,再解釋佛陀教導的邏輯,希望在彼此對照下,可以讓大家了解問題所在。
 
首先,如果生是指「執取我」的生起,那麼「死」,理當就是「執取我」的滅亡,有生必有死,才是合理的邏輯。
 
因此,他們的十二緣起變成由「無明」開始,直至「執取我」的死亡。試想,這有什麼不好?
 
佛使比丘說,十二緣起【不需要等待三世來完成一次緣起的流轉,只要一剎那,一次完整的緣起就可進行,或兩、三個剎那便可進行。】
 
也就是說,無明生起,然後經過整個過程,最後執取我生起,然後執取我死亡。幾個剎那就結束了。我想,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吧?!甚至可以說「執取我」的死亡是一件好事吧?!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佛法標籤:

道諦與止觀法門

道諦又稱為苦滅道聖諦,意思就是滅苦的方法。前三個聖諦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苦,知道了苦的原因,也了解苦是可以被徹底止息的,最後一個聖諦就是實際執行的方法。

佛陀很明白的告訴我們,滅苦的方法就是「八正道」,本文除了簡單的介紹之外,我也試著說明我對道次第的理解。因為內容有些純屬個人的想法,所以請小心參考。

首先回到集諦的教導,在集諦中,我們知道苦的最主要原因是「渴愛」,而依十二緣起,也知道苦的最根本原因是「無明」,因此對治二者就成了二條極重要的主軸線。

雖然說是二條主軸,但這並不是完全互斥的二套原理或方法,比較適當的說詞應該是:這是由不同的方向來描述解脫的方法,或許偏重的角度不同,但原理大同小異,結果也是殊途同歸。

在佛陀提到解脫時,經常同時用這二個方向來描述,就是「心解脫」與「慧解脫」。例如:

《雜阿含119經》
「我諸弟子於此法中,得盡諸漏,得心解脫,得慧解脫,於現法中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CBETA, T02, no. 99, p. 37, a6-9)

「心解脫」與「慧解脫」並不是二種可以分別取證的目標,二者都是解脫的特色,缺一不可。

《雜阿含710經》
「貪欲染心者,不得不樂;無明染心者,慧不清淨。是故,比丘!離貪欲者心解脫,離無明者慧解脫。」
(CBETA, T02, no. 99, p. 190, b15-18)

貪欲也就是貪愛、渴愛,離貪欲就是「心解脫」,離無明就是「慧解脫」,也就是斷除了集諦所指出苦的二大原因,結果就是解脫的二種屬性--心解脫與慧解脫。

重要度:

集諦與十二緣起

什麼是苦的生起之因?

佛陀以他的大智觀察苦的因緣,他了解「老病死」的因緣是「生」,只要有出生,就有老病死等純大苦聚。

進一步溯源,生的因緣是「有」,有的因緣是「取」,取的因緣是「愛」。

也就是說,當眾生產生了貪愛,進一步執取,便造下了未來有的因緣,就會在未來世繼續不斷生老病死苦的輪迴不止。

再往上探尋,愛的因緣是「受」,受來自「觸」,觸來自「六入」,六入來自「名色」,名色則來自「識」,再往上則發現識又來自「名色」,造成一個無始的循環。

重要度:
文章分類:

在 Win10 用 VMware Workstation Player 12 安裝 Mac OS X 10.12 Sierra 和開發 c++ 程式

在 2015 年 10 月左右,我在 Win7 上試著用 VMware 安裝了 Mac OS X 10.10 Yosemite。(詳見此頁)

在 2016 年 11 月左右,我用 Embarcadero C++ Builder Berlin Update 2 試用版試著撰寫 Mac 版的程式,Mac 的環境就是上面提到的 10.10 Yosemite。(詳見此頁)

如今作業系統已換成 Win10 專業版,單位也買了正式版的 Embarcadero C++ Builder Berlin Update 2,所以打算重頭安裝最新版的 Mac OS X 10.12 Sierra,以期能用最新的環境來測試程式。

以下是工作環境: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專業版
開發程式:Embarcadero C++ Builder Berlin Update 2 專業版
虛擬程式:VMware Workstation Player 12.5 ( 此處可下載 )
VMware 支援 Mac 程式 : unlock208 ( 此處可找到相關資料 )
Mac OS X 虛擬檔案:Mac OS X 10.12 Sierra ( 別人準備好的版本 )
Mac 下的開發程式:Xcode v8.2.1 ( Mac App Store 可以安裝 )

請注意,我們不知道這個由別人安裝好的系統裡面究竟有沒有藏什麼病毒、後門等東西,所以千萬不要拿來做重要的事情,只能拿來做些測試。如果要做重要的事,請找正確的管道來安裝 Mac OS。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使用 C++ Builder 產生 Mac 版程式

 
本文是要說明如何在 Windows 上執行 Embarcadero C++ Builder (它的前身就是 Borland C++ Builder, BCB),並且產生 Mac 版的程式,讓程式可以在 Mac 上執行。
 
因為幾年前好不容易測試成功過,如今又要重做一次卻忘了流程了,所以才想到要記下來,免得日後自己又忘掉,也可以給第一次做的人參考參考。
 
手中雖然有一台公司的 MacBook Pro,不過裡面的 OS X 是 10.6,這個版本太舊了,至少要 10.8 才能開發。所以我採用虛擬主機中的 Mac OS X 來測試,好處是不用二台機器,缺點當然是效率不好,不過若不是常常需要編譯 Mac 版,應該還可以接受。
 
以前看李維大師演講時,他是在 Mac 中跑虛擬主機 Windows ,然後在 Windows 中執行開發程式,可以想像這就更慢了,因為主要的工作都在虛擬機中執行,而這個方法也是官方建議的方法之一。
 
在 Mac 中也要安裝 Xcode,這是 Mac 下的開發程式,整個原理應該是 C++ Builder 把程式先轉成 Xcode 可以編譯的資料,然後透過連結的程式,請 Xcode 把程式編譯出來,這樣就有可以在 Mac 下執行的程式了。
 
重要度:
文章分類:

首頁

首頁

重要度:
文章分類:

頁面

借我放一下廣告
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