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師兄在臉書提到經常有法友討論這個議題:
【苦諦是指「五取蘊」而不是指「五蘊」,説「五蘊即苦」是錯誤的!】
法友們的議論.大約如下:
【「五蘊即苦」是錯誤的!】
為何佛陀説:「簡而言之:五取蘊即苦」而不說:「五蘊即苦」?
因為五蘊分成有漏五蘊和無漏五蘊。只能說有漏五蘊是苦,絕不能說無漏五蘊是苦。
修行的目地就是為了斷除執取,達到「身苦心不苦」的境界。阿羅漢聖者在尚未入涅槃前,即是斷除五取蘊,而不是斷除五蘊!
我個人認為這個論點有一些問題,試分析如下:
1.
五取蘊在雜阿含經中又稱為五受陰,請參考下列經文:
《雜阿含.58經》卷2:
佛告比丘:「非五陰即受,亦非五陰異受;能於彼有欲貪者,是五受陰。」
(CBETA, T02, no. 99, p. 14, b25-26)
在尼柯耶《相應部22相應82經滿月經》也有相同的教導:
「比丘!那執取既非就是那些五取蘊,也非除了五取蘊外有執取,而是凡哪裡有欲貪者,那裡就有執取。」(莊春江居士譯)
由經文可以看出,所謂五陰與五受陰的差異,並不是二者有本質上的不同,而是在於眾生對其產生的貪欲,所以才有執取。
同樣的一堆錢,在聖者眼中,就是單純的色法,因為沒有貪欲,就不會產生執取。但在某些凡夫眼中,因為貪欲,所以那些錢就可被稱為取蘊。
因此,以為五蘊可以分為二種,一種是有漏,一種是無漏,是不合理的分類。若這樣分類,難道意思是聖者看到五取蘊,也會產生貪欲嗎?而凡夫對於無漏五蘊,就算貪愛,也不算執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