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思想史

《印度佛教思想史》心得(03)

 

進度: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一章 「佛法」/第二節 釋尊略傳(http://yinshun-edu.org.tw/Master_yinshun/y34_01_02
 
世尊的事跡主要分三個階段:
 
1. 由誕生因緣(或更早些),出家,修行,說法;到成佛第六年,回迦毘羅衛省親,教化釋族止。
2. 世尊晚年最後的大遊行。
3. 上述二者之間有三十多年,有許多傳說,卻沒有前後次第的敘述。
 
世尊出生年代主要有三種說法:
 
1. 西元前 467 - 西元前 387
2. 西元前 569 - 西元前 489
2. 西元前 511 - 西元前 431 (印老覺得這比較接近事實)
 
世尊基本資料:
 
出生地:迦毘羅衛城(今尼泊爾南境)
姓:瞿曇
名:悉達多
父親:淨飯王
母親:摩訶摩耶(世尊出生後七天往生)
姨母:世尊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撫育長大
誕生地:嵐毘尼園
妻:耶輸陀羅
兒:羅睺羅
 
出家略傳:
 
世尊出家因緣有二傳說。一是見耕農人及耕牛的辛苦,以及種田要除蟲,因此生起憐憫心,思惟諸苦及生滅法等。二就是一般人較常聽到的,悉達多太子見到老病死,感到人生無常,所以追尋解脫之道。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佛法標籤:

《印度佛教思想史》心得(02)

 

進度: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一章 「佛法」/第一節 佛法興起與印度的時代文明(http://yinshun-edu.org.tw/Master_yinshun/y34_01
 
■ 心得整理
 
印度文明在恆河流域時主要有三個時期。
 
在初期,主要教義的婆羅門教三綱為:「吠陀天啟」、「婆羅門至上」、「祭祠萬能」
 
我的理解是天是宇宙最高的主宰,而「吠陀」是天神的啟示,婆羅門則是人類中最高的階級,神與人的溝通則是依靠祭祠,祭祠為宗教的第一目的。
 
到了中期古奧義書時期,思想重點有二:「真心的梵我論」「業感的輪迴說」。在生死的相續中,依自己的行為──業,造成自己未來的身分,不論是首陀羅或波羅門,都是一樣的,若依智而悟真我,則能入於不死的梵界。
 
此時期看來婆羅門不再至上,祭祠也不再是萬能,人人都是依業而有果報,人人也都能達於不死梵界,這已於初期有所不同。
 
佛陀接受了「業感的輪迴說」,但否定了「真心的梵我論」,佛教是「無我」的,是有業報而無作者。
 
後期反婆羅門的沙門文化興起,也有反對善惡業果,著名有六師外道:
 
1、富蘭迦葉:無因論者、道德否定論。
 
2、末伽黎拘舍羅子:邪命外道始祖、決定論、必然論。
 
3、阿夷多翅舍欽婆羅:唯物論、斷滅論、順世派。
 
4、鳩鳩陀迦旃延:要素不滅、心物不滅。
 
5、散惹耶毘羅梨子:不死矯亂論、捕鰻論、懷疑論。
 
6、尼乾陀若提子:耆那教始祖、相對主義、或然主義。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佛法標籤:

《印度佛教思想史》心得(01)

這是 2012/03/01 開始參加「《印度佛教思想史》略說」網路讀書會的心得報告,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

 
說明:此符號【】中的文字是引用原書的文字,其他則為個人心得。
 
【「佛法」在流傳中,出現了「大乘佛法」,更演進而為「秘密大乘佛法」,主要的推動力,是「佛涅槃後,佛弟子對佛的永恒懷念」。懷念,是通過情感的,也就可能有想像的成分;離釋尊的時代越遠,想像的成分也越多,這是印度佛教史上的事實。】
 
愈後期所傳出的佛法,想像成份愈多,這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把後期傳出的佛法當成佛陀晚年所說的法,當然會認為那是更成熟的,更可靠的。過去的五時判教,就是以這種觀點來解釋,但因為事實並非如此,那麼所產生的結論自然是值得重新檢討了。
 
由歷史的角度來看,愈早期結集的成果,自然愈接近事實。除非,結集者程度不足,然而最早佛典結集是大阿羅漢,是佛陀所讚歎的聖弟子們,應該是沒有這種問題的。
 
因此個人以為,不同時期的佛典有重大的根本差異時,應當以早期經典為主,因此北傳的「四部阿含經」與南傳的「五部尼科耶」,是極重要的經典,是佛弟子應該致力學習的重點。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佛法標籤:

邀請您一起來學習「佛教思想史」

邀請您一起來學習「佛教思想史」

莊春江居士提過,他一生最有價值的二項學習,就是「阿含經(南傳則為尼科耶)」與「佛教思想史」。全文我沒有記得清楚,但大意就指「阿含經」與「佛教思想史」是二個極重要的部份。
 
思想史讓他了解佛教的演變,進而得知各時期佛法的發展的因緣,而由思想史得知阿含經能追溯到佛法的源頭,真正接觸佛陀最原始的教導。
 
他還說,對於己學習阿含經的人,其實不一定要學習思想史。但若想對佛法有通盤的認識,希望自己不會被不同時期的佛法所迷惑,那麼思想史是很有幫助的。
 
……其實以上這些話是許久之前的記憶了,我想其中的重點我沒有記錯,只是怕用字不精準,若細節有記錯,那是我的不好。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佛法標籤:
借我放一下廣告
訂閱 印度佛教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