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幼幼班

佛法幼幼班教材

這是一份基礎佛法心得,也是我試著用最簡單的說明,為佛法的次第做一個簡明的介紹。希望給對佛法沒有太多概念的人,有一個可以快速入手的地方。

Heaven

2017/07/01 ~ 2017/08/30

重要度:

滅諦與業力法則

苦既然是有因有緣而生起的,那麼只要不再造作苦因,自然就不會再有苦果生起,徹底滅苦也就成為可能。

因為最主要的苦因就是渴愛,所以滅諦最簡單的教導,就是「渴愛滅則苦滅」。

不過要徹底滅苦,有二個主要因素要考慮。第一個就是不再造作新的苦因,這就是前面提到說明。第二個就是,過去造的苦因要如何止息?

佛陀教導我們,過去無始劫來,我們已經造下了多到無法想像的各種業力,如果要等這些業力都成熟,真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如此一來,苦的止息難道是寄託在遙遠而不可知的未來嗎?

所幸佛陀也教導我們,並非要等到全部的業都成熟之後才能徹底滅苦。業的成熟是要有因緣的,只要我們不提供適當的因緣,業就沒有成熟的機會。

重要度:
文章分類:

集諦與十二緣起

什麼是苦的生起之因?

佛陀以他的大智觀察苦的因緣,他了解「老病死」的因緣是「生」,只要有出生,就有老病死等純大苦聚。

進一步溯源,生的因緣是「有」,有的因緣是「取」,取的因緣是「愛」。

也就是說,當眾生產生了貪愛,進一步執取,便造下了未來有的因緣,就會在未來世繼續不斷生老病死苦的輪迴不止。

再往上探尋,愛的因緣是「受」,受來自「觸」,觸來自「六入」,六入來自「名色」,名色則來自「識」,再往上則發現識又來自「名色」,造成一個無始的循環。

重要度:
文章分類:

苦諦與四法印

「云何苦如實知?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愛別苦、怨憎會苦、所欲不得苦,如是略說五受陰苦,是名為苦。」《雜阿含.344 經》

「苦」最常聽到的解釋就是上述經文中的八苦。不過看起來好像只有七苦,最後用五受陰苦做為總結。有的經文則不止八苦,有時也會看到憂悲惱苦。這些是列舉式的說明,不一定每次內容都相同,最常聽到的就是八苦。

前七苦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苦,也就是一般苦難的苦。第八苦是五受陰苦,也有譯為五取蘊苦,這就包括了一切的苦,而前七苦也都是透過五蘊感知而來的。

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一切有為法皆包含在這五種法之中。簡單來說「色」就是地水火風四大、物質,「受」就是心的感受,「想」就是心對事物的標記、想像,「行」就是除了受與想之外,其他心的作用,皆屬於行。「識」則是了別識知的功能。

更簡單的分類就是「名」與「色」二法。色就是色蘊,其他四蘊都是名法,也就是非物質的心法。

重要度:
文章分類:

正法要--四聖諦及緣起法

當行者接受了端正法,了解布施、持戒與生天之法是基本的修行,並在佛陀或聖弟子的教導下,知道欲的過患、雜染以及離欲的好處之後,願意更進一步學習滅苦之道,此時就會說明「正法要」,也就是四聖諦--苦、集、滅、道。

諦就是真理的意思。四聖諦就是四種真理,這是佛法極重要的教導。

苦諦,就是說明世間是苦的真相。想要滅苦,就要知道苦是什麼。明顯易見的苦人人都了解,但潛藏在世人追逐的幸福快樂之下,是否也有幽微難察之苦呢?這都是苦聖諦所要說明的。

集諦,又稱苦集聖諦,集是集起的意思,這是在說明苦的生起是由某些因緣的生起才有的。知道了原因,就有機會找尋對治的方法。苦的原因主要是無明與渴愛。

滅諦,又稱苦滅聖諦。既然知道了苦是有因有緣才會生起,就表示只要想辦法對治苦的根源,讓這些因緣不再有機會生起,苦就有永遠滅盡的可能,此即涅槃。

道諦,又稱苦滅道諦。道諦就是滅苦之道,達至滅諦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八正道,細說則有三十七道品。

 

貫穿四聖諦的,則是另一個佛法中極重要的教導,也就是「緣起法」。

緣起法的重點是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都是有因有緣才會生起,而這個生起的因緣若是不存在,則該法也不會生起。

緣起法最常聽到的說明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了解緣起法,我們才知道苦的存在,並不是天生自然就有的,也不是由某位造物者所強加在眾生身上的,更不是隨機看運氣而冒出來的。知道了苦有因,就可以去找苦的因。並且知道苦的因若滅,則苦也不會再有生起的機會。也就是藉由緣起法,得知四聖諦的教導是非常合理的。

 
重要度:
文章分類:

布施、持戒、生天之法

布施、持戒、生天之法,是端正法的主要內容。

常聽到的布施有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修習布施可以離慳貪,累積福報。

佛陀教導摩訶男居士的這段經文值得我們學習參考。

「優婆塞捨具足者,為慳垢所纏者,心離慳垢,住於非家,修解脫施、勤施、常施,樂捨財物,平等布施。摩訶男!是名優婆塞捨具足。」
《雜阿含.927 經》

持戒,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不殺、不盜、不婬、不妄語、不飲酒。」

佛陀亦鼓勵居士於齋日受持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用以學習效法阿羅漢。

八關齋戒的內容就是五戒再加上不著香華歌舞觀聽、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

生天之法,主要就是禪定。

在佛教的宇宙觀中,我們生活的地方是欲界。欲界除了人間,再上去還有六天,主要是依行善持戒而生。欲界再上去是色界天與無色界天,要依修習禪定才能出生在相應的天界。

常聽到的禪定方法有安那般那念、四無量心、四界分別觀等,上座部有整理出四十種修習禪定的方法,日後再簡單介紹。

=============

後記:

寫這一篇時,還以為三施是常聽到的說法。結果在阿含經中並沒有找到這樣的說法。頂多在增壹阿含經中有提到二施:財施與法施。看來三施還是後來才整理出來的。

五戒與八關齋在阿含中就有,頂多是用字不太相同。

而南傳修禪定的四十業處,應該就是後來整理出來的。

=============

 

 

重要度:
文章分類:

端正法

「如諸佛法,先說端正法,聞者歡悅,謂:說施、說戒、說生天法。」《中阿含經》

由經文可以得知,端正法就是:布施、持戒、生天之法。

前文提到,佛法的目的是滅苦,簡單來說苦可以分成二種,第一種是表面上很容易感受到的苦,第二種就是深層不易察覺的苦。

對治這二種苦,就是要「修福」與「修慧」,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福慧雙修」。端正法,就是強調修福的層面。(註)

布施與持戒,是累積行者的福報。或是現世獲福,或是在未來世,有機會生為富貴之人,有福報的人總是可以減少許多現實中的苦。甚至來世有機會出生在欲界天,成為欲界天人,這又比生在人間享有更多的福報了。

更進一步就是出生在色界天或無色界天,這福報又遠超過欲界天人。不過這已不是經由布施持戒可以做到,而是要透過修習禪定,依四禪八定的不同,來世才有機會出生在相應的天界。

在此生天之法就是指修習禪定,而布施與持戒,也算是一種生天之法,因為也有機會生至欲界天。

雖然說這些是修福,其實也有修慧的層面。佛陀教導三學,次第就是「戒定慧」,由此可知持戒與修定也是修慧的基礎。

端正法就是世尊在為眾生說法時,先教導基本獲福滅苦的方法,依教奉行,就可以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若大眾歡喜信受奉行,佛陀就會進一步闡明「正法要」,教導徹底滅除一切苦的方法。

下次再來簡單說明布施、持戒、生天之法的內容。

 

註:將苦分為二種,分別以修福和修慧來對治,並不是在經文上看到的觀念,而是我自己覺得容易理解的對應方式,特別在此說明,以免有人想找相關經文而找不到。

重要度:
文章分類:

學習佛法的目的

學習佛法,我覺得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要學佛?方法是什麼?目的又是什麼?

世尊在成佛之前,是迦毗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他為了解脫生老病死之苦而出家修行。所以希望能由一切的痛苦中解脫出來,應該是學習佛法最重要的目的了。

在《中部尼柯耶》22經中,佛陀如此宣說:「比丘們!從以前到現在,我只安立苦以及苦之滅。」(莊春江居士譯),這段經文應該是這個問題的最好說明了。

知道了目的,滅苦的具體方法又是什麼?

根據不同的情況,佛陀通常提出二種次第,第一種稱為「端正法」,第二種則是「正法要」,後續再慢慢介紹。

重要度:
文章分類:

法的判斷--葛拉瑪經、四大教法、三法印

關於「法」的判斷,常被引用的是「葛拉瑪經」、「四大教法」與「三法印」。

葛拉瑪經是如何判斷什麼樣的教導才是可採信的?什麼樣的教導又是應該捨棄的?佛陀說,只有當你自己確定這個教導對你是有益的,你才應該採信它,而當你確定這個教導對你是不好的,你就應該捨棄他。

四大教法則是在教導如何判斷什麼才是佛說,只有依法依律來判斷,才是正確的方法,不可只因為某些人說這是佛陀的教導,你就相信了。

三法印(也有四法印之說),則是判斷是否符合佛法的基本準則,只要違背三法印,就必然不是佛說。

重要度:
文章分類:

如何判斷「原始佛法」

我第一個想分享的心得,就是判斷「原始佛法」要以何為根據?我目前的答案是以「經」與「律」為主要判斷,而「經」主要就是指北傳的《阿含經》及南傳的《尼科耶》,「律」則是以聲聞律為主。
 
若是追根究底的人,也許會想到,為什麼要討論什麼是「原始佛法」?為什麼不乾脆直接來研究什麼是「解脫的方法」?
 
是啊,我也是認為學習「解脫的方法」是很實際的,不過如何判斷什麼才是「解脫的方法」?各宗各派何其多,大家對解脫的目標、理論、方法、次第都有不同的看法,就算能力再好的人,也是要一步一步來學習,無法一次就全部了解。
 
在我自己所學習與接觸的宗教中,以佛教的理論最能讓我接受,也最覺得合理。甚至其他宗教派別,例如民間的道教,或是一貫道,或是新時代的大師與高靈,有許多也都認為佛陀是解脫者,再加上二千多年來,有不少佛弟子以身作證,他們宣稱證明了佛法的確是趨向解脫的,因此學習佛法是我覺得邁向「解脫」最值得去學習的。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佛法標籤:
借我放一下廣告
訂閱 佛法幼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