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佛法師

中道僧團對五上分結與十二緣起的疑問

法友傳來中道僧團的信眾們提出了一些問題:
 
1.雜阿含與相應尼柯耶的七事相應教古老共說當中,並沒有提到五上分結。
2.十二緣起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受、愛、取、有、生、老死。依經教說,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純大苦聚滅,那麼阿羅漢是不是就沒有老死?
 
重要度:
文章分類:

評論「原始佛教之意根的定義」

隨佛法師寫了一篇「原始佛教之意根的定義」,原始出處在 http://www.arahant.org/blog/2013/08/18/dharma_02/ ,本文逐段一一指出該文有疑慮之處。
 

第一段、意根是色或非色之爭議

 
一開始該文就提到如下內容(底下用【大括號】引用的內容,即為原文的內容,底下不再另做說明)。
 
【關於六根當中的意根,佛教諸部派中,有說是「色」,也有主張是「非色」,而意根是色或是非色,一直是佛教分裂以後,部派之間的爭論議題之一。】
 
在我的理解中,佛教各派皆認為意根非色法,不知原作者看到的爭議究竟是什麼?該文也有陸續引用各部派論師的著作,依然沒有看到在意根為非色法上的爭議,底下會再一一指出。
 
【北方阿難系說一切有部傳誦的《雜阿含》322經,又名為『別法處經』,此經是南方優波離師承分別說系銅鍱部傳誦的《相應部》所無有,經文內容中有「不可見,無對」的用語,如同論師論說的口吻,似是出於後世的增新。】
 
原作者認為「不可見,無對」如同論師口吻,而猜想是後世新增經文,似乎過於武斷。在四阿含中,類似的文句都可以找到,例如:
 
《長阿含經》17:「有見不見,云何名見不見?如刀可見,刃不可見。」
《長阿含經》17:「一切梵行清淨具足,宣示流布,是不可見。」
《雜阿含經》442:「如甲上土者,若諸眾生,形可見者,亦復如是。其形微細,不可見者,如大地土。」
《增壹阿含經》24.10:「所謂無想者,於一切諸法,都無想念,亦不可見」
《中阿含經》210:復問曰:「賢聖!滅有對耶?」法樂比丘尼答曰:「滅無對也。」
《長阿含經》13:「度色想,滅有對想,不念雜想,住空處,四解脫。」
《中阿含經》193:「世尊!此虛空非色,不可見無對。」
《雜阿含經》377:「彼虛空者,非色、無對、不可見。」
 
由這些經文,可以看出「可見」、「不可見」、「有對」、「無對」等用詞都是存在的,因此如何能說這是論師口吻,進而猜測為新增經文?況且,就算真的認為這不是世尊的口吻,至少也要指出世尊的口吻是如何闡釋「不可見,無對」的情況,在文中都沒有清楚說明,著實缺少令人信服的證據。
 
重要度:
文章分類:
借我放一下廣告
訂閱 隨佛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