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

人天七返的猜想

前幾天我突然對初果聖者人天七返的問題有一些新的想法。
 
在傳統的教導中,初果聖者是天界、人間往來最多七次之後,就會入涅槃了。也有人解釋為天界、人間各七次,也就是十四次。我是支持前者,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暫且不論。
 
二果聖者是「一往來」,意思是二果聖者死後會往生天界,然後再回到人間,就這樣一往一來之後,就會入涅槃了。
 
三果聖者是「不來」,意思是三果聖者死後會往生天界,不會再回到人間,在天界一次或多次輪迴後,也會入涅槃。
 
四果阿羅漢聖者則是死後就是般涅槃,不會再輪迴了。
重要度:
文章分類: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關於轉世的公開聲明

 

 
文中有一段內容怪怪的:「當煩惱被斷除、遠離輪迴的束縛時,由煩惱所帶來的後世將會停止,但意識的續流仍會持續下去。這種教義是被大多數的佛教思想家所認同的。」
 
他的意思似乎是「後世」將會停止,但意識之流依然存在?
 
依理而言,證阿羅漢後,煩惱徹底止息。但若還沒有入滅,則依然有色身及意識流。如果文中是指這個情況,那就沒有問題,符合佛陀的教導。
 
但若是指色身死亡後,不再轉世輪迴,卻還有意識流,那就違背佛說了。
 
在阿含經中,佛陀明確指出斷一切煩惱的聖者,不會再轉世,五蘊徹底止息,也包含意識之流。
 
底下引用一經來說明佛陀的教導。
 
《雜阿含經》卷34:
 
佛告婆蹉:「我今問汝,隨意答我。婆蹉!猶如有人於汝前然火,汝見火然不?即於汝前火滅,汝見火滅不?」
 
婆蹉白佛:「如是,瞿曇!」
 
佛告婆蹉:「若有人問汝:『向者火然,今在何處?為東方去耶?西方、南方、北方去耶?』如是問者,汝云何說?」
 
婆蹉白佛:「瞿曇!若有來作如是問者,我當作如是答:『若有於我前然火,薪草因緣故然,若不增薪,火則永滅,不復更起,東方、南方、西方、北方去者,是則不然。』」
 
佛告婆蹉:「我亦如是說,色已斷已知,受、想、行、識已斷已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無復生分,於未來世永不復起。若至東方,南、西、北方,是則不然,甚深廣大,無量無數永滅。」
(CBETA, T02, no. 99, p. 245, c27-p. 246, a10)
 
此經佛陀說的很明白,五蘊永斷其根本,於未來世永不復起。並沒有說還會有意識的續流。
 

底下為公開聲明的全文:

重要度:
文章分類:

阿羅漢聖者不再輪迴

 

這二天與學長們討論到阿羅漢是否不再受生的問題,在阿含經中,這應該是很基本且重要的定義,但因為受到大乘佛法的影響,讓部份法友反過來質疑此原則,或是想要用不同的解釋來圓融阿含與大乘的說法。不過到目前為止,我還是沒看到能圓融二者的看法。也就是說,若接受大乘的教導,就違反阿含的教導。底下是我依阿含提出的一些說明:
 
阿羅漢聖者不受後有是否為不受生的部份,我舉一些經文給大家參考。我先由十二緣起談起,十二緣起其中有 …愛->取->有->生…
 
何謂「有」?
 
《雜阿含經》卷12:「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CBETA, T02, no. 99, p. 85, b10)
 
何謂「生」?
 
《雜阿含經》卷12:「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CBETA, T02, no. 99, p. 85, b11-13)
 
所以阿羅漢聖眾斷盡無明,無復渴愛,無有四取,因此不再於三界存有,不再受生,這樣看起來是很明白的。
 
重要度:
文章分類:

倩影刺客.法王轉世.菩提樹

應網友要求,整理一下倩影刺客及其它與輪迴相關的觀點。這是此篇的前傳:「電影倩影刺客與佛法觀點

先談大家最常聽到的輪迴觀。許多宗教是認為人人都有一個永恆不滅的靈魂,這靈魂可能住在人體內或是某處,當肉體死亡時,靈魂就轉世到其它的地方。靈魂會因為做善事而轉生到天界或善處,也會因為做壞事而轉世到畜生道或地獄道等惡處。這個靈魂也就是貫穿現在、過去、未來的主角,是一個永恆不滅的主體。

道教似乎也認同靈魂(或許名稱不同),道法的修練就是在不斷提升靈魂,以達到與「道」合一。基督教也認為有靈魂,只是他們不認為有轉世,靈魂在人死後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以上這些只是我大概的理解。

佛法的教導則大異其趣,佛法核心的觀點之一就是沒有永恆不滅的靈魂。一切都只是緣起,只有五蘊隨著因緣的變遷在流轉,這當中並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實體--靈魂,或是其它不同的名稱。

但是佛法又是如何看待輪迴?先以當下的自身來觀察,當下我們的色身是剎那生滅,而因為色身與意根產生的各種「識」也是剎那生滅,這造成我們目前認知的「我」,佛陀則說這種我只是假相。而肉身死亡那一刻,意識也會隨因緣薰習另一個有緣的色身,造成看似輪迴的現象。

用比喻來說明比較好理解,就像想一支快要燃燒完畢的蠟蠋,這時若適時用新的蠟蠋接續舊蠋的火,則新蠋就會繼續燒下去。看起來似乎是同一個火在延續,但若仔細思惟,就會知道並不是同一個火在移動,甚至在同一支蠟蠋燃燒時,每一刻都是不同的火,火只是因緣產生的現象,若看成有一個不變的火,那只是錯覺。

蠟蠋就是比喻我們過去所造的「業」,「業」提供我們不斷輪迴的資源,而火則表示剎那生滅的「識」或「心」,只要有業力存在,「識」就會一直生滅下去,直到所有的業力都燃燒完畢,這時就是佛法中的「涅槃」。

因此佛法最終的目地是一切業力的止息,而其它宗教卻是追求「靈魂的永生」之類的結果,因此這二種是不同的,佛陀認為「靈魂的永生」這類追求正是一切苦的來源。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佛法標籤:
一般標籤:

電影倩影刺客與佛法觀點

前天晚看 HBO 的倩影刺客,片中提到了複製人,並以此導入輪迴的概念,甚至有藏傳佛法的法王轉世觀念,雖然片中談的輪迴和佛法很類似,但在某些層次卻和佛法的觀點完全相反,我覺得這是蠻有意思的創意,也因此想寫些東西,把片中與佛法相似與相異的觀點也藉此做個清楚的說明。

就在當晚花了一些時間,動手寫了篇心得,內容談到複製人與佛法的問題,也談及輪迴轉世與DNA複製人的概念差異,藏傳法王轉世與片中故事的差異,法王與法王子互為師徒的介紹,最後再總結雖然片中的情節和佛法很像,但原理卻相反;而原理雖相反,結論卻又有種神秘的雷同。

我相信編劇有刻意參考藏傳佛法的某些元素,但那些巧妙的異與同,我認為那不是編劇刻意處理的。正如我發覺許多人反對佛法的某些教導,但在深切的呼換中,卻是佛法所能提供的解答,而在反對佛法的理由中,卻又支持佛法而不自知。只是一般人不易理解這些連結,就錯過了佛法的教導。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佛法標籤:
一般標籤:

「無我」誰在「輪迴」?

網友來問:
一直看到用「輪迴」來斷定佛的真假,可是沒有一個人可以確切說明生命如何「輪迴」,都是從傳襲幾千年的書中推敲而得,接受生命和「輪迴」相同嗎?沒有自我可否受生?成佛後就不在任何世界受生?我很期望有人可以「如實、確切」回答,感激再三。
 
回應:
 
佛法談無我,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但不少人也忍不住會問,既然「無我」,誰在輪迴受生?又是誰在解脫涅槃?
 
佛法談的「無我」,是指我們所謂的「自我」,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所聚合而成,在每一個剎那,五蘊都在變化,在五蘊聚合中並沒有一個「固定永恆不變的自我」,所以稱此為「無我」。
 
雖然沒有不變的自我,卻誤以為有自我存在,這叫做「我執」或「我見」,也可以歸納在「無明」中。自我是不存在的,但自我感卻是存在的,這就是輪迴的原因之一。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佛法標籤:

今天暫時停止

剛剛又在 HBO 看到「今天暫時停止」這部電影,每次看到它,就提醒我寫一些對此片累積已久的看法,已經好幾次想做卻都沒做,今天比較有空,就動手了。

「今天暫時停止」算是一部喜劇電影,描述一個人被困在時間當中,每天都是同一天,因此發生許多有趣而平常人想像不到的故事。

每次看這類電影或故事,都會想到作者想表達的一些涵意在其中,有些或許不是作者想表達或是者我們沒看到真正涵意,但我想讀者總是會收到一套訊息。

這一片我看過好幾次了,剛開始我實在看不出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

起初,我是想到一個理念,就是把每一天都當成是全新的一天,努力做好今天該做的事。因為作者被困在同一天裡面,若他不抱持把每一天都當成是全新的,就會無法過下去,因為每一天都一再重複,我想沒有人受的了的。而且事實也證明,只要他的反應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把每天都當成是全新的一天,要好好努力把握的一天,應該是本片要表達的重點吧?!

重要度:
文章分類:
佛法標籤:
一般標籤:
借我放一下廣告
訂閱 輪迴